一人感染全家傳染!無奈「症狀被當口臭」常被忽略 專家勸「快改掉4陋習」:拖久恐罹癌

  • 2025-05-23 13:26

「明明每天早晚都刷牙,怎麼還會口臭?」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惑,杭州的張女士(化名)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困擾。

今年45歲的張女士,最近總是反覆腹脹、打嗝,一張嘴還能聞到一股食物酸敗腐臭的味道,和他人講話都不好意思離得太近。於是,她去醫院做了檢查,最終診斷結果顯示她感染了幽門螺桿菌。她回想起,確實丈夫前段時間也感染了。

圖/翻攝自 TVBS

感染幽門螺桿菌有三個明顯症狀

幽門螺桿菌感染後的主要症狀有反酸、燒心,以及胃痛、胃脹、頑固性口臭。部分人群感染後沒有症狀,也可能不會發病。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支傑華2023年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刊文提醒,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出現以下症狀:

1、口臭

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導致口腔疾病,如口腔潰瘍、牙周炎等,這些疾病會使口腔產生異味,從而引起口臭。此外,幽門螺桿菌在口腔中也可能直接產生硫化氫等揮發性硫化物,導致口臭。

2、腹痛

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導致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等消化道疾病,從而引發上腹部疼痛。疼痛通常在空腹時減輕,進食後加重,同時可能伴有噯氣、反酸等症狀。

3、乏力

感染幽門螺桿菌後,由於炎症的影響,可能導致人體能量消耗增加,出現乏力、疲倦等症狀。另外,消化系統問題也可能影響營養吸收,導致貧血等狀況,進一步加重乏力症狀。

80%胃癌也與幽門螺桿菌有關!

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、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陳慧敏2025年在上觀新聞刊文提到,十年前,門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以中老年為主,症狀多表現為慢性胃炎、潰瘍病。

如今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而來就診。這背後,既有檢測手段普及的功勞(如便捷的C13呼氣試驗),也折射出健康意識的提升。

據疾控中心慢病中心,幾乎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存在慢性胃炎,約15%~20%的感染者會出現消化性潰瘍,而約1%~3%會逐步發展為胃癌。

消化科副主任宋志強2024年介紹,80%的胃癌都跟幽門螺桿菌有關,平時的一些常見病,比如消化不良的症狀、消化性潰瘍、慢性萎縮性胃炎也都跟細菌密切相關。現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有細菌感染,根除掉幽門螺桿菌,可以從源頭上來預防胃癌的發生。

圖/翻攝自 公民新聞

一人感染傳染全家,近一半國人中招

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唾液、嘔吐物、糞便等在人與人之間傳播,也就是說以下情形都可能造成傳染。

同吃一桌菜,唾液通過筷子污染食物;

大人餵食小孩時,用嘴唇測試食物溫度;

共用水杯、牙膏,接吻等。

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典型的家庭聚集特點,當父母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時,其子女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升高;配偶之間和同胞之間也存在傳播現象。

而且,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向兒童和青少年(10-19歲)傳播的主要來源,感染主要由父母傳播。

家人是經常生活在一起,也就有了「一人感染傳全家」的說法。「一人感染」會成為家庭內的重要傳染源,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,最好其他共同生活的家人也做個檢查。

2023年,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發布的《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》白皮書指出,罹患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%,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.4%~66.4%之間。

圖/翻攝自 自由時報

遠離幽門螺桿菌,

這4個「陋習」要抓緊改了

1、不習慣用公筷

有些人在用餐時,喜歡用自己的筷子在一盤菜里扒拉來扒拉去,挑自己喜愛吃的菜,甚至嘬完筷子,再去菜盤裡夾菜。

無論是一家人吃飯,還是在外聚餐,不使用公筷,每個人筷子夾來夾去,甚至還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,這一習慣都會增加幽門螺桿菌傳播風險。

2、共用牙刷漱口杯

由於嘔吐或反流,幽門螺桿菌也能在口腔中的唾液、牙齦、牙斑上存留。既往研究發現共用牙刷漱口杯也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。

3、嘴對嘴給孩子喂飯

有些地區還存在老人或者父母給孩子嘴對嘴餵食這種習慣,或擔心食物太燙,自己先嘗嘗再餵給孩子。殊不知,唾液正是細菌傳播的載體,尤其是幽門螺桿菌。

4、飯前便後不會洗手

糞便、嘔吐物中都可能存在幽門螺桿菌,因此感染者用過的馬桶很可能有細菌殘留。如果上完廁所不洗手,很可能沾上幽門螺桿菌。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